010-64978692
- 手机:
- 13381066619
- 邮箱:
- 1214305338@qq.com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一区2号慧苑公寓5层504室
马
添加时间:2019-04-15 22:4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1]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2] 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炎黄家谱整理 www.yhjp.net 马氏宗谱印刷制作 马氏家谱编印制作 马氏族谱排版印刷制作
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
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4-5]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当时,起源演变
1、出自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6]
2、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 在典籍《周礼·夏官·马质》中记载:“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 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 [7]
(2)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在典籍《周礼·地官·巫马》中记载:“巫马,掌养疾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就相当于今天的兽医。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拿来作为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7]
(3)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位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在典籍《周礼·地官·廋人》中记载:“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 在马廋人的后裔子孙中,还有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为姓氏者,称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7]
(4)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在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司马,谓总武事也。” 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7]
3、源于改姓。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并在周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亦有人称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逐渐融入东乡族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来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东乡县贾家村 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时至今日,贾家村已无贾姓人而只有马姓人了。
(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 “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 [8]
4、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
(2)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中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迁徙传播
汉族马姓最初发祥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 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 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后期,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外国。中国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9] [12]
[3]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近1250万,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来计算,人口增长了13倍。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马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12.7%)、河北(11%)、山西(8.9%)、江苏(8.8%)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41.4%;其次分布于四川(6.8%)、安徽(5.9%)、辽宁(5.8%)、陕西(5.7%)、黑龙江(4.8%)、山东(4.8%),六省的马姓又集中了33.8%。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6%。黄河流域以及东北三省,约占国土面积的23.8%,马姓人口有749万,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59.4%。黄河和长江之间的省份、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是马姓人口较多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7.8%,马姓有414万,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33%。其他地区是马姓分布较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8.4%,马姓有97万,约占马姓总人口的7.7%。
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 | 编者 | 编纂时间与方式 | 藏地 |
【满族】马佳部马氏族谱四卷 | (清)马延喜 |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沈阳市满族文化研究会 |
【待考】马氏宗谱 |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
【待考】远阳马氏家谱 | 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
【待考】马氏家谱 | 清朝年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
【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 | (民国)马骥如 |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 | 安徽省宣城市档案馆 |
【浙江会稽】马氏分支宗谱十卷 | (民国)马伯声 |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诚忍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浙江鄞县】鄞东盛垫桥马氏宗谱四卷 | (民国)石绍祺 |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浙江鄞县】四明马氏县东派支谱两卷 | (清)马辰陔 |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纯德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 | (清)朱惟阳 | 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惇远堂刻,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增补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辽宁】马佳氏三修族谱四卷图一卷 | (民国)马延喜 |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京华印刷局排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山西介休】张兰镇马氏族谱 | (清)马书奎 |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山西省介休县张兰镇 |
【山西柳林】西秦扶风马氏家谱》 | 清康熙二十九年修,抄本,2册 | ||
【辽宁本溪】马氏谱单一卷 | 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 | ||
【河北】 马氏族谱 | (清)马毓椿、马斡臣等 |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
【河北青县】 崇伦堂马氏八修宗谱二十三卷 | (民国)马步瀛 |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二十四册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
【河北】河北东光马氏家乘 | (民国)马春晟、马春垌等十 |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 | (清)马鑅 |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睇眩堂木刻活字印本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 |
【河北】东光马氏家族乘附补遗 | (清)马德潜 |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睇眩堂木刻活字印本 |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河北】大城马谱一幅 | (清)马日兴 | 木刻活字印本 | 河北省青县崇仙镇野儿屯 |
【河北廊坊】东安马氏家谱稿 | (清)马钟诱 | 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稿 | (清)马钟诱 | 味古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 | (民国)马钟诱 |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
【河北丰润】河北丰润马氏家谱 | (民国)马怀义 |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莆田】马氏族谱 | (民国)马俊光 |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东阳】茂陵马氏宗谱 | 作者不详 | 民国十三年(1924年)木活字本 | |
【河北广平】马氏族谱 | (明)马显修 | 万历年间木刻本,1册 | |
【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谱》 | 马许周、马春芳总理,马元拱主修 | 民国十四年修纂,1994年排印本,1册 | |
.【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谱》 | 马声有、马步援等人修纂 | 民国二十七年重修,木刻本,1册,存卷1 | |
字辈排序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